facebook

05 September, 2017

歲月神偷 - 高登開站文獻

上個月其中一位高登的舊拍檔陳先生搵我,告訴我他的 Office 要搬了,問我一些封塵已久的高登舊的文件還要不要保留。我說不如先給我看一下吧,其中一些文件可能有紀念價值。

翻開這此舊文件,都已經是15、16年前的往事了。回憶都是美好的,但是也沒必要老是把舊東西儲下來,所以最後決定把文件丟掉前拍了一些照片給大家分享:


這兩份銀行月結單,見證了當時高登會員的熱誠和支持。當時網上銀行和電子支付還未流行,但是每天都有不少網友願意花$38/88通過ATM過數給我們做高級會員。感激!


當時PIII 1G PC要萬幾元一部


當時的版面設計和「膳稿」


開站時的宣傳稿,當時每日瀏覽人數有1,000人 :-) 現在有 1,000萬了吧!?

曾幾何時,我們也曾經賣過音效卡和小喇叭,最後當然是失敗告終

部份ASP原碼


當時成立高登除了為興趣外,有兩個主要目標:1) 不要虧本 ; 2)高登文化要存承下去。今天回顧,兩個目標均已經達到。而上面的文件,當是歷史的一部份吧。

04 April, 2017

裕民坊麥當勞,再見!

新聞說在觀塘裕民坊開業了41年的麥當勞快將結業,此店在1981年曾經是全球最多顧客的麥當勞分店,但最輝煌的歷史也始終會給時間淹沒。老占中學時代在此麥當勞也曾留下了不少腳毛。人老了,熟悉的人和事一樣一樣地消失,因此上星期趁重未遷關門再去作最後一次的拜訪。

老占是從觀塘道牛頭角那邊步行往裕民坊,首先見到的是陸續結業裕民坊排檔:





旁邊就是觀塘往藍田的小巴站:





再過兩步就是老麥的入口:






熟悉的裝修和間格(好似20年無改變):







360度全景:










以前寶聲戲院那邊已經改建為臨時巴士總站,中學時有時會在總站坐89號巴士往返沙田。中間遠處是觀月‧樺峰,2017年第一季的呎價已經升到 $14,000/sf。




幸好除了樓價進步外,香港的科技也有一丁點進步,此巴士站終於有到站時間提示,乘客不用再無止境的等了。




匆匆逗留了5分鐘買了個 蘋果批後就趕回公司開會


18 February, 2017

江湖傳聞(一)

某年某日,747航空公司 Ticketing Office 一位主管辦公室內的電話響起來,裡面傳來一把很低沉的聲音:

電話:「我是浸浸。」
主管:「點個浸浸呀?」
電話:「Donald 浸。」
主管:「哦!總統大人您好!有什麼可以幫你?」
電話:「請你將 2月31日 香港去倫敦 SX1234 航班上 Peter 浸 升級到商務客位,Peter 是我的兒子。」
主管:「吓 ...?」
電話:「有什麼你請示你上司 David 好了,我同 David 好熟,就咁決定。」



曾蔭權被裁定公職人員行為不當罪罪名成立後的感想:
- 性格決定命運
- 權力令人腐化

09 February, 2017

HSBC PayMe -> PlayMe!

昨天獅子銀行正式推出了 PayMe,官方的宣傳是香港最具話題過數應用程式,結果它真的成功了並且超額完成任務,首天運作沒有一刻順暢,由 PayMe 升級成 PlayMe,網上比人鬧到 HiHi,果然是話題之作。

老占昨天整天嘗試登記失敗,今天大清早再接再厲,幾經辛苦結果終於登記成功。先不說功能如何,此 APP 給我的感覺可以用六個字有形容:「慢、很慢、好很慢」。即使一些如更改頭像等非交易功能也是龜速,每一個功能的時間都足以夠飲一杯咖啡,或者NBA比賽來回入兩個三分波。

這兩年香港老是再說要搞金融科技(FinTech),又設立什麼創科局協助香港的科技發展,結果當然是慘不忍睹。雖然老占也是老鬼,但當我見到各個 IT Forum 上的所謂 IT Leaders 過半數都夠資格享用 2蚊乘車優惠,打 Golf 比打機叻,誰都可以預測得到香港 IT 界未來的發展方向。

講完老野講年青人,我可以簡單說香港年青一輩的科技人員普遍對技術掌握不夠深入。我也曾和其他地區,包括中國、美國、印度等的 IT 人員合作過,差別是香港很多 IT 人入行並不是因為對科技的熱誠,而是只想找一份相對安穩的工作。IT 人放工後會得閒打機、用 facebook/ig 或上網,但會利用工餘時間去編寫程式,研究數據庫的架構、又或者分析 blockchain 的優劣的又有多少?你可以話他們戇居,但正正是因為這樣的態度這些地方的科技產業才能高速發展。

年長的領導,包括香港政府,缺乏宏觀的視野,同時年青一輩對科技熱誠又不足。商界的名句 hi-tech hi 野,low-tech 撈野正好概括了香港發展高科技的狀況。

說回 PlayMe,5年前我在此 Blog 中寫過 從港姐普選爛尾到香港的淪落,歷史果然是一直在重演。無獨有偶,今次 PlayMe 也是由同一間車厘子公司負責開發的。此車厘子公司我也合作過,該公司的工作人員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很年青、喜歡買零食和鐘意幫電話叉電,工作質素就算了吧。老占倒很有興趣知道今次出事的原因,當是一個 case study 也可以做福人民。當然,今次事件是的最大責任一定是獅子銀行,管理軟件開發公司、vendor、進行驗收,面向客戶,都是銀行不可推卸的責任。

31 January, 2017

新年新電腦 - Kaby Lake Core i5-7500

今天是雞年大年初四,首先祝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

今時唔同往日,很多人一年換一部新電話是常事,但桌面電腦除非壞了,否則也不會定期升級或替換吧。老占也一樣,家裡的電腦也是 2010 年砌的,期間做了局部的升級,但其核心包括 Windows 7 也一直沿用著,直到 2017年初。

其實這部機近兩年已經開始出現毛病,最明顯是無緣無故自動熄機,初時以為只是火牛壞了,於是換了一個新的電源但問題也未能解決。但一直忍耐又忍耐,希望等到第一季尾 AMD 出了 Ryzen 才換一台新機。

但姣婆始終守唔到寡,事情發展是這樣的。話說 2011 年老占學人買了首隻美股 AMD 一直坐艇,但不知可故(其實是知的,主要是GPU RX-480翻生,和電玩市場的成功),AMD的股價在2016年竟然翻了幾翻,由最低位的 $1.81 升到 $12.42!雖然因為老占比前公司新紅雞以節省成本為藉口迫我搬倉,導致我的持貨量減了一半,白白錯失了回本的機會。但這始終證明我選股是有眼光的(a.k,a. 有運),所以決定要慶祝一下,於是在聖誕節前就買了一件玩具給自己,就是 RX-480顯示卡,睇下這 AMD 的新產品是否真的咁好。

新的顯示卡配舊的電腦,噩夢就來了。安裝沒問題,但只要開機 5 到 15 分鐘就自動熄機,Google 又 Google 找答案,但完全沒頭緒。但其實砌機最大的麻煩和樂趣也是在這裡,就是當你遇到問題時用什麼方法去解決。於是我叫自己靜下來一、兩天,反正這台機也不急用(老占家裡錢沒多,最多的就是電腦設備),好好的想一下解決辦法。

網上查到其中一個可能原因是主機板供給 PCIe 的電壓不足,引致系統不穩定。我於是嘗試輕微增加電壓,當然對問題沒有幫助。但在調整 BIOS 時,發現CPU的溫度高達 90C,可以用來煲飯,突然靈機一觸,自動熄機的會不會是由 CPU 引致的?於是我決定把 FX-6200 的速度,由本來的 3.8GHz 下調到 3.3GHz 試一下。

神蹟果然是會在聖誕節期間出現,經下調速度後,我的老電腦竟然又重新振作起來,自動熄機的問題沒有了,連以往不穩定的情況也不再出現。I couldn't be happier!

正當以為所有問題解決了,這台機可以多用一年半載之際,在1月初某個晚上,這部機是完全不能啟動,除了風扇外,主機板上沒有任何聲音或信息,BIOS也不能進入。我那時可以確定這部機已經是 certified dead,也是時候去砌一部新機了。

AMD Ryzen 還有兩個月才出現,所以只能走 Plan B,即是用剛出的 Intel Kaby Lake了。砌機的過程不多講了,但可以把我的 Config 和大家分享一下:




用後感:

  1. Intel CPU 和 chipset 的優點就是穩定,而 Core i5-7500一般家用和打機都很足夠。
  2. 真的需要32GB RAM 嗎?我只可以說 RAM和錢一樣,永不會嫌多。多了的RAM其中一個用途就是做一個 RAM Drive, 用來擺放 Windows temp 和 Google cache 的檔案,既可增加速度,同時也可以減少對 SSD的損耗。老占是用 imdisk 的,效果不錯。
  3. Intel 600p 是現時最底玩的 NVMe SSD ,老占首選本來是 Samsung 960 EVO,但場內沒有貨。Intel 600p 缺點是速度比960 EVO慢,而且是採用TLC NAND,壽命會有限制 (256GB 的 Endurance是144 TBW),但如果只是用來做 boot drive 或 program drive, 是沒有問題的。
  4. Windows 10 和 Windows 7用起來沒有大分別,用一些時間適應一下就好。
  5. 用 PCE 卡無線上網比傳統的 USB Adapter 快和穩定很多。但要留意華碩這 PCE-AC56 Windows 10 有兼容問題,除了driver外,其它的 utility 都不能在Windows 10 上正常地使用。

 
連同買料、安裝軟硬件,這台機前後花了超過一最期才能完成和使用。相比買一部新手機或iPad,除了發燒友外,現代還有多少人願意花這樣多的時間在這種興趣上?

26 December, 2016

如何改善 Chromecast 播放的流暢度

TBB 的收視每況愈下,大多人都歸咎於大台的視節質素越來越差,但事實是其它電視台的收視也好不了多少。這裡反映出了一個大趨勢,就是大眾娛樂的渠道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免費或收費電視。就以老占為例,日常是睇 Netflix 為主,但 當 Game of Thrones 新季度上映時會睇埋 HBO, Grand Tour 上時就睇 Amazon Prime Video, 睇 NBA 會選擇 NBA League Pass 而不是 Now TV,還未計算 YouTube 的免費內容,又怎會再有時間去看傳統的電視節目?

除非你已經使用最新的 Android TV 或像這樣 Roku 的機頂盒,否則一般都會在電腦或手機上觀賞上面所提及的 Streaming Video Service。電腦或手機雖然是方便,但畫面質素又怎及得上您客廳裡的55" 大電視呢?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通過WiFi把電腦和電話的映像投射到電視機上,而Google Chromecast 的用途正是如此。

Chromecast 到現在已經是第三代:


第一代:支援 Full HD


第二代:和第一代差不多,只是Form Factor改了 


第三代:即是Chromecast Ultra,支援4K 和內置Ethernet Adapter

Chromecast 的使用很簡單,首先把Chromecast 連接到家裡的WiFi後,然後通過特定的App(如YouTube, Chrome等),就可以把電話上的內容投射到電視上。如果是使用Andriod 系統就更靈活,只要用 Google Home App 就可以把電話屏幕上的所有映象同時投射到電視上(不過一些賤 App包括 MyTV掃把並不容許你這樣做)。

老占自從前年花不到300元在深水埗福仁商場1/F買了第一個Chromecast 後,它就迅速成為家裡最受觀迎的gadget,從此觀賞空間也不再局限於5.5"的小屏幕了。

但Chromecast不是完全沒有問題,除了不是所有App都支援Chromecast 外,主要問題就是有些時候通過 Chromecast 播放影像時都會出現不流暢、窒下窒下、甚至自行斷線的情況。試想想如果你睇繄NBA季後賽第四節最後三分鐘出現這問題時,必定十分掃興。

老占研究了好耐,首先是排除了ISP bandwidth 或 video source 的原因,理由是當正常在手機上觀看是沒事的,只是轉到 Chromecast 後才有機會出問題。試過換了一部效能比較高的 Router,問題只是改善了一些。也試過調整了QoS,但問題還是不能完全杜絕。於是只好再 Google 其它解決方法,終於找到了答案。

現時市面上大多的 Wireless Router只是支援 SU-MIMO制式,即是在一時間內只可以和一個設備(device)傳送數據,如果連接超了一個以上的設備,router就要輪流和每個設備交談。大家可以想像到只要Router 連接的設備越多,數據傳送量越大,每個device可以分配得到的時間就會越少,收到數據的時間的不確定性就越高,這對一些time sensitive 的應用,例如是 video streaming 的影響就更明顯。老占家裡的 Router 通常都連接了 15個以上的設備, 因比遇到 video broadcasting 等這些需要耗用高帶寬的應用就會出現問題。新的MU-MIMO 制式就是要為了解決這問題而設計,但除了 MU-MIMO Router 價格較高外外,手機也要同時支援MU-MIMO才有用,總不能為了睇電視時暢順一點,把全家的設備更換吧?

最終極和徹底解決 Chromecast 不流暢的問題就是要避開 Wireless, 而改用 Ethernet 有線與Router 連接。原來所有 Chromecast 都已經內置Ethernet 驅動程式,但除了最新的Chromcast Ultra 已經內建了硬體 Ethernet Adapter 外,其餘第一、二代 Chromecast 的 Ethernet Adapter 都要另購買,而且相對 Chromecast 的價格也不便宜 (USD 15)。

幸好要DIY一個適合Chromecast 使用的Ethernet Adapter 也不太困難,只需要兩件簡單的配件就可以:

USB OTG Power Y Cable

USB RJ45 LAN Adapter (ASIX AX88772) 

上述兩件配件不難搵,但要注重 USB LAN Adapter 一定要採用 AX88xxx 晶片組,如果你問店主我敢肯定佢唔會(或者唔想)明白你問乜。一個簡單的方法是在淘寶睇岩才買,老占的LAN Adapter 就是在淘寶淘回的,只需要23人仔(唔計運費)。

連接的方法就不詳述了,有需要可以參考這裡

自從 Chromecast 轉用了自制的 Ethernet Adapter 後,播放影片不流暢的問題已經得到徹底解決,而家裡的電視機也不用只用來看新聞報導和「愛回家」那麼浪費了。



17 December, 2016

方便 vs 安全 vs 質素

有朋友最近問我對高登和 LIHKG 事件有什麼睇法,我的答案是沒有。原因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局外人不用多嘴。

但事件中倒反映了一個大趨勢,就是日常使用手提裝置上網的人數已經正式超越使用電腦(Desktop and Laptop)上網的人數,而這差距只會越拉越遠。StatCounter 最新的報告指出自2016年10月起,全球使用手提裝置上網已經超越電腦上網的數量。如果以使用時間計算,使用手機上網的時數早已於2014年超越電腦,而到2016年兩者的差距更已經超過一倍。這意味著在設計和推出面向公眾的應用時,傳統先開發網頁版,然後才開發手機 app 的策略已經過時。而Mobile First 以至到 Mobile Only,已經是必然的選擇。

老占是old school,還是比較喜歡用電腦上網,喜歡它的版面較大和上網速度較快。但現實是使用手機上網的人已經是大多數,原因就是方便。無論你在訓覺、食飯、上課、返工、坐車到拉屎,隨時隨地都可以上網,這此方便都不是傳統電腦可以媲美的。

開發任何科技產品或服務,方便(Convenience)、安全(Security)和質素(Quality)是必然的元素。然而在有限的資源下,這三個重要的元素的優先次序是怎樣排列呢?如果直接訪問用家,相信很多人會回答最重視安全或質素,但實際選擇又是否如此?

10多年前全球的唱片業被MP3打殘左,業界很多人是歸詬是盜版問題,但這並不是真相的全部。君不見差不了多少時間,老翻行業,包括盜版CD 和 DVD,也開始絕跡?用戶選擇 MP3 而捨棄傳統 CD,除了經濟誘因外,主要是貪方便。老占過往有定期購買CD的習慣,但儲存是一個主要問題,而帶上街聽是另外一個。與其買了CD後又要rip又要分類後才可以抄到部電話裡,點及得直接從網上download MP3立刻有得聽咁爽快?但到這幾年Streaming 串流服務興起,又再一次令到過往下載電影或歌曲才能觀賞的方法式微。Apple Music, Spotify, JOOX, KKBOX, Netflix, HBO Go, Amazon Prime 等這些串流服務,即使要付月費,但使用人數仍然大幅增長,原因就是在移動裝置和無線通訊科技的配合下,使用這些串流服務比要以前用BT等seed更加方便。

Blu-ray 3D 的失敗更加是經典。幾年前市場還大力吹捧 3D 電視機和 blu-ray 電影時,即使在積極的推廣下,其銷量從來未好過。除了缺乏精彩的3D內容外,主因就是配戴3D 眼鏡去睇電視太唔方便。近日AR和VR雖然大熱,但老占敢斷定一日未能突破大大副VR眼鏡的局限,一日都不會普及。

另外一個就在我們生活裡的例了就是銀行的雙重驗証(2FA)。今年香港發生了多宗黑客盜用網上銀行賬戶而進行欺詐性股票交易的事件,很多銀行因此要提升系統保安設置,要求客戶提供雙重驗証。但老占從很間銀行內部得悉,如果銀行不是強制要求全部客戶提供雙重驗証,而是容許客戶自行選擇,選用雙重驗証的用戶比率會很低,甚至不足1%!原因很簡單,買賣股票時分秒必爭,大部份用戶必然不想費時失事去等待和輸入多一個密碼。但萬一賬戶沒有設置2FA給黑客入侵時又怎處辦?不幸出事時當然又找銀行賠償或找金管局投訴好了。即使在處理金錢這樣重要的課題上,大多用戶最後還是選擇了方便。

CD音質比MP3好,3D 電影(理論上)效果會好些,而銀行提供2FA肯定是會安全些,但用戶始終是選擇了方便。千萬請不要誤會,系統的安全性和質素還是很重要,但只要能滿足這兩個基本條件的情況下,系統的普及情度就是取決於用戶體驗和方便。

決策者一定要掌握到用戶體驗性的重要性,才能避免重覆犯著制造出大而無當,貼錢都無人用的項目(例如是電子支票,又例如是郵輪碼頭)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