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找現代香港的起點,鴉片戰爭好像太遙遠,而九七回歸卻太接近,老占認為1953年12月發生的
石硤美大火是一個合適的起點,就在當年這個不平安的平安夜石硤美木屋區發生了大火,火災導致
50,000多名災民無家可歸,迫使當年港英政府不得不問始制定公共房屋政策,興建公屋讓數以萬計的災民和往後的低下階層入住,讓他們得以在香港安居和紮根,做就香港六十年代開始的經濟起飛。
美荷樓生活館就是一所記錄了當年居民生活的博物館。美荷樓在1954年落成,屬于當年災後建成的石硤尾徙置區,也即是香港第一個公共房屋。2013年10月美荷樓終於完成改建,由青年旅舍協會負責營運,大部份單位將以賓館形式出租成予旅客,有兩層則成為了生活館,其目的是通過文物收藏和保存、研究、教育及展覽1950年代起香港的社區發展、生活環境變化和人文面貌,推動香港的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及人文精神的保育和傳承。
|
外觀 |
|
生活館的入口,照片反映了當年的孩子雖然貧窮,但大都愛閱讀(vs. 現代的玩手機) |
|
當年住戶的典型佈局,老占對當中的碌架床和床單很有親切感 |
|
另一個單位的佈置,要留意其採光和通風設計比現在很多私樓都要好 |
|
另一種典型擺設(這個其實是模型,實則大小只有八吋左右) |
|
當年幾十戶才share幾格蹲廁(不要嘲笑為什麼大陸人老是愛在路上蹲著,事出總是有因的,香港以前也是一樣) |
|
屋邨內的玩意氹氹轉,用來模擬太空人自轉用(三粒星危險度,現代的怪戰家長一定不容許子女玩) |
|
"sir" 滑梯 - 一星到四星危險度,視乎你邊個方向跳落黎 |
|
唔係講笑,我記得當年見過一個女孩可以倒吊用腳爬完 |
除了徙置區內的生活,生活館也記錄了五十到七十年代香港社會的一些生活片段:
|
曾經比銀行和7仔多的米鋪 |
|
當年的賣樓廣告,萬幾蚊就有一層樓 |
|
TBB 也有過不少優良的制作 |
|
老占最有興趣的 - 夜總會舞小姐 roster :-) |
|
除了物件外,也有不少散文記錄了當年動人的生活片段 |
|
Floor Plan - 驟眼看竟然極似我在東京見到當地住宅的平面圖 |
總結:
美荷樓生活館是一個很有誠意和辦得不錯的小型博物館。年青人要認識香港精神,要認識香港的根,美荷樓是一個不錯的起點。極力推薦。
交通:
美荷樓位於
石硤尾窩仔街,坐地鐵到
石硤尾A出口或深水埗 D2 出口步行十分鐘便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